独家专栏

亚投行的崛起之路

2015年06月15日

亚投行的崛起之路

成立背景

在亚投行成立之前,世界银行体系已经有好几个多边银行,比较为大家熟悉的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开发银行。根据中国官方的说法,因为现有多边银行体系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缺口,中国才决议成立亚投行。虽然中国官方的解释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亚投行的成立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现存的多边银行主要是欧美国家主导,中国在这些银行体系的发言权非常小。比如,世界银行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历史上沿袭了行长由美国人担任的传统;而IMF的主席传统上由欧洲人担任。这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份额和投票权,没有与时俱进地照顾到发展中国家的成长和利益。由于美国在这两个机构具有否决权,并且不愿意推进份额改革,导致中国在现有金融体系下的投票权严重与其经济体量失配。中国的GDP已超过美国的一半,但在IMF所占的份额不足美国的1/4。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并没有相应提升。世界银行和IMF长期改革滞后,使得中国萌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亚投行因此而生。

其次,目前的亚洲开发银行是由美国和日本主导的,行长则一直由日本人担任。近来中日关系的紧张,使得中国很难在日本人主导下的亚洲开发银行框架内进行融资和借贷。而且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人民币国际化,亚洲开发银行的基础货币主要是日元和美元。加上过去二十年日本经济逐渐下滑,其资金实力不断下降,不能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借贷需求。为了满足亚洲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决议成立亚投行。

英国的

自从2014年末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议建立亚投行后,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初始成员国多数都是经济体量较小的亚洲国家。但是2015年3月12日,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出人意料地宣布,英国计划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尽管此举受到美国政府强烈反对,法国、德国和意大利也在3月17日发表联合声明,决定步英国后尘。至3月末,欧盟最大的四个经济体均已决定加入亚投行,亚投行创始会员国总数达到31个,全球前十大经济体中已有六个成为亚投行意向成员。

发达经济体中,除了美国和其铁杆盟友–日本和加拿大没有加入之外,其余的均以加入。这对亚投行实现多边合作运营至关重要,同时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考虑到中国是后起之秀,在国际机构的治理和标准构建上缺乏经验,英国等发达经济体的加入,对于提升亚投行的标准,与中国一道对现有金融体系进行提升改革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来自欧洲的成员国对国际银行中的采购规则、附加贷款的社会和环保标准、以及借款人偿贷能力等问题的运行方式上均比中国成熟。这一切都会使得中国通过成立亚投行提升自身的金融实力和管理水平,并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探索新的金融模式。

投行前景

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去年10月签署的《筹建亚投行备忘录》中明确,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其中,亚投行75%的股权由亚洲国家持有,剩余25%股权由非亚洲国家持有,各意向创始成员国将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

如果单看资产规模,亚投行的初始资本并不比世界银行少很多。未来亚投行在资本金和资产总量上超过世界银行并不是没有可能。问题是,世界银行的成功,主要来源于其治理、价值观、知识、经验和专业精神,以及由此产生的世界影响力,并非资本量的大小。因此,亚投行未来如果想要真正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多边金融机构,其面临的各方挑战都不小。当下,亚投行首先要在制度、人才和管理体系上进行完善和突破,否则亚投行的运作很有可能“雷声大雨点小”。

另外,英国和德国等欧洲国家加入后,如何平衡亚洲和欧洲之间的权利关系也是亚投行能否实现多边运作和管理的重中之重。进入6月份以来,关于各国在亚投行的投票权份额报道便不绝于耳,然而最终的章程还未公布。中国如何应对和协调不同国家的利益也是决定亚投行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亚投行的前景如何,目前还无所判定。而且评价一个多边银行的成功与否,至少要在五到十年以后。希望亚投行可以不断成长,进而不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内的地位。届时,中国的投资者也可以受到更多的国家关注,从而有更多的国际影响力。


当阁下进入领峰贵金属有限公司网站,即表示自愿接受以下免责条款:
本网站的内容并不打算向用户提供买卖任何投资工具或产品之意见,或任何财务、法律、会计或税务建议,因此不应予以倚赖。任何披露数据资料乃本公司秉诚提供,并相信资料之来源可靠,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完整性或合理性。本网站所载的分析师策略、观点或任何投资意见,仅供参考,均不代表本公司观点。若因其内容造成阁下直接或间接的损失,本公司概不负责。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故本公司建议阁下在适当情况下寻求独立的专业意见。